民间游戏的历史教育属性: 民间游戏作为民俗事象,是由普通民众生活经历、经验和智慧创造的民间文化集体活动形式。由于朝代的更迭、政治经济环境和风俗习惯的改变,民间游戏受到各个朝代民众生活方式和时代文化的影响,传统民间游戏的细节不断完善,花样不断翻新,并且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容。与此同时,每个朝代均会产生新的游戏。尽管这些游戏流传在民间,有的游戏并不复杂,却体现了民众在生活中的大智慧、大情怀。所以,不同种类民间游戏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不同阶段民众的生存状况、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是一个民族时代精神最直观、最鲜活的外在体现。诚如法国学者凯洛斯曾在《游戏与人——面具与迷醉》中谈到:从格外渗透于文明血液中的游戏出发,对文明进行诊断的尝试绝不是错误的。的确,如果游戏是文化的因素与镜像的话,那么可以得出的结论便是:一种文明以及这个文明中的某个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它的游戏来刻画。民间游戏“刻画”着“某个时期”的文明,将不同时期传承的民间游戏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民间游戏的历史镜像,民众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就是实现身心愉悦与历史教育结合的实践。
远古时期许多严肃、神圣的宗教仪式逐渐降格为游戏,村落社会的体育、娱乐活动绝大部分内容至今留存了远古社会生活、文化遗韵。比如,“弓箭”在古代被赋予神圣性,射日类神话的核心是某位神灵利用手中的弓箭将天空中的太阳射下来,由此可以想见弓箭的神力。山西朔县峙峪村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用燧石打制的箭镞,这意味着中国人早在 2. 8万年前就开始使用弓箭了。在西周的礼器上,有不少图案为步兵手持箭和短弓,呈射箭状,没有使用的箭的箭头朝下,插入地面。弓箭作为古代人狩猎御敌的重要兵器、礼器,后来出现在民间游戏中。民间流行的射箭游戏一方面传续了民众早期创造弓箭射击的生活习俗,另一方面延续了狩猎生活的文化记忆。
民间游戏是民众生活历史以游戏活动和游戏道具的形式得以再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民间游戏也以时代生活为根本发生改变。比如跳橡皮筋,孩子们边跨跳,边有节奏地念念有词,从最初的“一根竹子劈四下,不是我来就是他”,到现在的“爸爸出门打工了,我在家中要听话。扫地擦桌穿衣服,孝敬长辈别忘了。常打电话常问候,来个视频聊聊话。爸爸爸爸您放心,宝宝在家很听话。拉着妈妈手,搀着奶奶(爷爷)走。从这项民间游戏的口诀中便可体察民众生活的发展状貌和民众记忆历史的方式。
民间游戏行为是在传承文化。但是,游戏者亦在承继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创造文化、消费文化。民间游戏在一代代游戏者留存的文化印记里积累起来、丰富起来,并且实现了传承创新。因而,民间游戏作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实践,记载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社会文化发展历史。比如,两宋时期“鞭陀螺”游戏就广泛流传。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称陀螺为“千千车”,其云:“若夫儿戏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数,如相银杏、猜糖、吹叫儿、打娇惜、千千车、轮盘,每一事率数十人。”当时在玩“千千车”游戏时,是将陀螺放在桌上或盘中玩。宋代画家苏汉臣的《婴戏图》画有小孩玩耍陀螺的场景;明末,刘侗、于奕正编著的《帝京景物略·二春场》中较为清晰介绍了打陀螺时的情景:“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往。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旋,影不动也。”此时的陀螺“如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这与今天打陀螺没有多大区别了。《帝京景物略》记录北京流行的童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呈现了明末清初时期“帝京”鞭陀螺的风俗。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鞭陀螺”则融入了时代色彩。这时民众将“鞭陀螺”称为“抽汉奸”,与当时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痛恶的“汉奸”联系起来。时至今日,“鞭陀螺”仍然是民众喜欢的游戏,而且融入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游戏者甚至不用鞭打陀螺,陀螺也可旋转,旋转时有乐曲,有色彩,有光电等,陀螺的样式也多样化起来。游戏者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都能在鞭陀螺中得到锻炼,收获乐趣。鞭陀螺包含了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史。包括孩子在内的民众在“鞭陀螺”过程中,就是在践行生活的历史,也在传承历史,在游戏中接受历史教育。
民间游戏是丰富多彩的,其传承历史、记忆历史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民间故事讲述是民间社会较为广泛的游戏活动。孩子和成年人坐在一起,大人们讲的故事包含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包含了讲述人的历史情感、历史态度。蒋梦麟小时候喜欢听故事,并且是他经历重要的游戏生活。他描述童年成年人讲故事历史场景:“手中总是摇着一柄大蒲扇,一方面为了驱暑,一方面也是为了驱逐纠缠不清的蚊子。口中衔旱烟杆,旁边放着小茶壶,慢条斯理地叙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改朝换代的情形,以及村中的掌故。”这些讲故事的人是成年人,听故事的人是儿童和成年人,这是以儿童为主的成年人主导的流传广泛的游戏活动。其中故事讲述的内容大多是《薛仁贵征东》《通罗扫北》《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取材于历史演义的故事。蒋梦麟记录的讲故事场景就是 20世纪早期中国乡村社会的生活历史,故事的内容包含了中国历史记忆。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民间游戏的历史内容为游戏者在游戏娱乐中了解中国历史、理解中国民众生活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也成为民间社会生动的历史教育方式。